職場人際溝通:同理對方的思考觀點
之前我們談到察覺自己的溝通模式,看見自己「解讀」事情和做出「回應」的方式,如何影響著我們的人際溝通。一旦有了這樣的認知,我們也不難理解,每個人在溝通時,都是帶著自己個人的角度在解讀和回應。今天我們換個角度,談談如何在溝通時同理對方。
我們常假設,別人和我們有一樣的觀點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,你說了一句話或做了一件事,對方感到不舒服,認為你的行為傳達出某種負面的批判?你試著解釋,你並沒有那個意思,但對方很堅持你就是表達了那樣的訊息?
於是你心裡想:可是我已經解釋了我沒有這個意思…
這時候,如果我們的解讀是「對方不相信我、在責怪我,我被誤會了」,我們很容易表達出不諒解、甚至憤怒的情緒,引發下一個負面溝通的循環。
我們常常容易假設別人和我們用同樣的角度在看事情,但實際狀況往往並非如此。當我們的觀點無法被他人接受時,就需要理解對方的觀點了。
對方是怎麼看事情的?
很多時候,如果我們試著多理解對方一些,比較可以體會我們的行為會對對方造成什麼影響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對於工作專案的態度是每個細節都「要求完美」,用時間換品質,那麼在注重「效率」的主管眼中,你可能是個會拖累大家速度的下屬。如果你對於工作追求「穩定」,在強調「創新、快速應變」的團隊,你可能會被視為應該淘汰的員工。
每個人、團隊甚至是公司重視的價值觀都不同,理解彼此的觀點和差異,才能找到最好的合作關係。
同理,需要聆聽與提問
如果理解對方可以改善溝通,怎麼做才能促進彼此的理解呢?
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想請你回想一下從小到大的親朋好友中,那些你最願意跟他們分享心事、討論想法的人。他們具備了哪些特質,讓你願意跟他們分享?
通常這樣的人具備三個特質:願意傾聽、關注你的感受 (而不是事情)、對你的觀點感到好奇。
我們在接收訊息時,都有自己的習慣方式,有的人傾向分析問題、找解決方法,有的人傾向以個人標準做評判。要練習同理,我們可以試著在溝通時,用好奇心問自己這幾個問題:
- 對方的情緒和感受是什麼?
- 對方看待事情的標準和角度是什麼?
- 對方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?
- 對方需要的是什麼?
比方說,同事告訴你「等等會議要做簡報,是我第一次上台,感覺很緊張。」你會怎麼回應呢?他期待的可能是你幫他加油打氣,也可能是希望你教他放鬆的方法。通常要知道怎麼回應,你需要了解更多。你可以問「你緊張的原因是什麼?」當你對一個人的感受有了好奇,對方通常都很願意向你分享他的想法。
總結
- 我們很容易假設別人是用和自己相同的觀點在看事情,因此產生誤會與人際衝突。
- 我們可以藉由傾聽與提問,關注對方感受及觀點,鼓勵對方表達,同理對方。
- 當我們能同理對方的視角,就能用彼此可以理解的方式來溝通,達成共識。